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打鬼图?坟墓里面打什么鬼呀,本来就是鬼待的地方。……我们快走吧,这里好冷。”女孩在男子怀中露出半个脑袋颤声说话。
男子安慰道:“不怕,有我呢!”嘴里虽这么说,但脚下却快速移动,半搂着女孩就似逃跑般从另一端钻出了甬道。千年古墓包围的昏暗中,游方目送他们离去,莫名有些恍然,这里曾是吴老先生付出心血建造的地方,他甚至有些分不清自己来到此地,究竟是为了逃脱刘黎的追踪,还是在无意中追随吴老的脚步?
既然躲进来了,游方短时间内就没有打算出去,开始细细的观察每一座大墓,这条墓道两旁各有若干黑乎乎的“洞口”,钻进去之后就是真正的古墓室。也许是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墓室中的灯光比甬道里还要昏暗,而且是声控的,有人走进去才会亮起。
从一间一间的墓室缓缓走过,宛如穿行在历史长河遗留的古老气息中,墓室的构造与装饰每一处显然都与古代的神话以及玄学信仰有关,处处可印证风水堪舆理论,难怪那些盗墓团伙都要请懂风水的掌眼先生。除了燕京明十三陵已开放的定陵之外,游方并未进入过其他真正的古代大墓中,一时之间被吸引,就如一个鉴赏家见到了一件件艺术珍品。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独自一人置身于这种环境,确实够恐怖的!但游方忘记了害怕,在回忆吴老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在心中想象着吴老当年参与修建此地的情景,一时凝神而忘我。但他来此的目的毕竟是为了借阴气掩护行迹,潜意识中就是想隐藏,所以一直没有走出这条甬道,无意中最后的停留之处,恰好在整个墓葬群阴气最重的地方。
他的面前是一幅壁画,此画绘制在一座西汉大墓的石门后上方,一般来说,这是整座大墓下葬封门之后,正对主葬位用来镇守阴宅的图案,它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画面正中有一怪异的剥皮羊头,左边淡淡的墨迹勾绘了一棵树,树干与枝条向上弯曲伸展,树叶呈褚红色,树梢上方可见一只悬空的黑鸟,树枝上垂挂着一条血红色的衣布。树下有一名赤裸上身的女子,长发缠绕在树干上,被一只双翼猛虎按住头部咬中左肩,她右臂尽力上伸,作挣扎呼喊状。
如此凶残的画面竟有着献祭祈福的含义,在考古界被称为神虎噬女魃,吴老送给游方的《中国古代建筑与葬制》课本中就有这幅插画。游方在墓室中亲眼见到它,第一感觉是震撼,耳边仿佛听见那裸身女魃凄厉的呼喊声,心神随之动荡,屏息静立良久。
忽然间墓室里的灯无声无息的灭了,眼前一片黑暗——他太长时间不动也不出声,声控感应灯自行关闭了。就算游方胆子再大,此刻也不由得一惊,从出神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劲一跺脚,灯又亮了,这才感到墓室中莫名散发着一丝丝无处不在的阴森气息。
回过神来的游方想起自己的来意,借此地的阴气淹没那柄剑上的气息,哪怕刘黎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再追踪到他的行迹。阴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普通人虽有莫名的感觉但并没有明确而清晰的感应,只有运用灵觉才能直观的体会到此地阴气究竟如何?
一念及此,游方收摄心神发动灵觉,去感应背包中的那柄剑以及周围的阴气。这一试,麻烦可就大了!
奇异的灵觉感应到背包中的那柄古剑,耳中立即传来女子的哭啸之声,无比凄厉与尖锐,直接钻入脑海深处。它不仅发自身后的那柄剑,也与壁画中那裸女发出的哀号声相应和。刚才只是在观摩中“仿佛”听见,而此刻是真真切切听到了壁画中裸女发生的凄厉之音,甚至分不清其来源是面前的画还是身后的剑。
与此同时,整个身心被一片弥漫的阴森气息浸透,就似流动的血脉在寒气中凝滞。游方震骇之下暗道不好,这里的阴气太过浓郁,而那柄剑就像一种中介,竟然将环境中阴气的感应引导入游方的灵觉,他好似被一片汪洋吞没的小舟。
游方同时犯了好几个错误:首先那柄剑上不仅有阴气还有煞气,如果仅仅是阴气浓郁,灵觉不可忍受及时收回也就罢了,根据情况轻重相应的损耗神气而已。而煞气与阴气不同,它有主动的攻击姓,一旦灵姓被扰动便能反侵神魂,所以这种东西既能辟邪但也有忌讳。在火车上借助旺盛的阳气与生气,游方还能镇得住,但在眼下的环境中可搞不定,而且他还不知道怎样去控制与运用它。
其次他因为初次掌握灵觉而好奇,不自觉的尝试运用,却忽略了环境的极端变化。他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正午时分,刚刚从人气躁动的火车上赶到了地下深处的古墓群中。身心对环境的变化有着自然的反应,一旦展开灵觉,就像一块烧得通红的铁投入到一片冰冷的水中。引用金属工艺学的术语,这个过程类似于“淬火”,钢材淬火不慎容易变形开裂,而灵觉如此淬炼,一不小心也会伤了元神。
这些道理难道游方不懂吗,非也,作为一个风水内行他完全明白,假如事后回想,也能分析的清清楚楚。但他对灵觉运用毫无经验,有些情况很难事先意识到。犯类似的错误游方已经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沧州铁狮子面前,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切身经历、体验过,同时又没有怀着足够的敬畏之心谨于行止。
《易经》中有一句爻辞占的极为贴切:“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可以视作针对游方如今状况的一种断语与劝诫。(注:此处断句向来有分歧,也经常断作“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者“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还有一种很少见不太被认可的断法“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我倒认为这最后一种少见的断句也有道理,总之是乾乾惕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