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子简打起全部精神,除去必要的家业营生外,一门心思培养子墨。
    这诸多书简,一番讲过,子墨基本就能立马背诵,文义也能通透八分。
    文有《尚书》、《子鱼法理》,武有《六韬》,治国有《管子》等。
    虽然此时有些书简尚未完全流通,但子简凭借自己云游四方所积累的,倒也能记载齐全,此刻全化为涓涓细流灌入子墨脑中。
    闲暇时间,将上古风云人物事迹逐一讲给子墨,课间穿插着自己云游四海,从当世大贤处所学的一些知识,将那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到十岁光景,这子墨已将这些书本知识所学殆尽,差的只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社会的阅历。
    这乡村十里都知晓子简家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娃娃,口口相传,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这消息就传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耳中。
    这位高人,却是不简单,字号左圣,人称赤松子,乃前承轩辕黄帝,后启尧舜,名传千古的帝师。
    曾有一案例。
    世传黄帝曾问道赤松子何为人间最妙的道理。
    赤松子回道:“人修行善恶,自然起于内心。
    心是五贼的禾苗、万恶的根本,人的心中准备做善事,善事虽还未完成而善神已经感应;心中起恶念,恶行虽还未发生,凶神已经知道。
    所以君子千日行善,善还未能修足,片刻作恶,罪恶便有余。
    至于超越本分夺取吞并,也是始于内尽;有得有失,一定在天道。
    又有起心思害人,未必就能得手,于是产生生死、沉浮,也全由命运决定。”
    简简单单的几句,已将人心善恶状态描述的十分清楚。
    还有一案例。
    黄帝问赤松子智者分哪几等。
    赤松子回道:“智者有三等,他们都是仁爱的人。
    上等的智者通晓天文,明察地理,不用学就明白,不用教就理解,暗记而不忘,能辨别音律,鉴别贤人和愚人,心地慈悲怜悯,不轻视别人,懂得成功失败的契机,知道进退,区别存亡。
    这种人即便贫穷,最终也会富有;即使暂卑微最终也会高贵,这就是上等的智者。
    中等的智者,对经书融会贯通,常保持恭敬的礼仪,见贤思齐,扶危救弱,施予恩惠不后悔,忠孝大义上不欠缺,言语不伤害人,温逊卑。
    这种人不用学,最终也会觉悟,即便没显贵,最终也会通达,这就是中等的智者。
    下等的智者,改掉以往的过失好好修持未来,听到自己不会的就想学习,深信善恶报应之事,不侵犯他人的财物,保护性命,爱惜身体,懂道理,通文法,自己能力强却能体恤能力差的人,自然就会害怕灾变衰败。
    这样小心谨慎没有过失,不会遭意外的灾祸,这就是下等的智者。”
    非常简明的几句话,却深含做人的道理,大道至简,也正是如此,做人也正是如此。
    由此也可看出这赤松子十分不凡。
    却说这赤松子,除去教育点化,一身本领堪为神奇,自得道后,久居昆仑,偶尔也到凡间走上一遭,遇到那得心的人,传些技艺,教化人间。
    这一日,赤松子正在昆仑运周天,纳天地灵气,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然后定目向远处东方一望,却见万里外的某处天空竟出现了七彩闪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