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走进里屋先向重耳施了个礼,那礼虽不规范,但总归心意到了,再说此刻重耳等人哪有心思关注这些。
    “公子在上,老妇人家中贫寒,仅有些粗面,为公子等人烙上一些饼可好?”
    那贾佗大声道,“老妇人不需啰嗦,尽管做来便是。”
    想到那饼,不由的口水直流,“如若能撒些芝麻那就更美味了,家中可有芝麻?”
    “芝麻?那要找找看,不知还有没有。”
    老妇人低头回道。
    “那快去吧,我等饿的都前胸贴后背了。”
    ?贾佗捂着肚子道。
    老妇人赶紧应声离去,在那外屋,向着老汉皱眉低声道,“那公子等人想做些芝麻饼,可家里只有一点点底子了,怎么做的了芝麻饼?”
    那老汉紧锁眉头,突然抬头道,“你先做着饼,我稍后就回来。”
    那老妇人也不知这老伴有何办法,借是不可能的,周围邻居家家都是一样的,自己家还是好的,没有小孩占据口粮,否则更是不堪。
    只好依着老伴,先和起面檊饼。
    时候不长,那老汉返了回来,敞着怀,手里捧着内衫,努了努嘴:“把这些混到芝麻里烙在饼上吧。”
    那老妇人从那露开的缝隙中一看,那内衫中一些小白虫在爬动,数量很多,正是人身上的虱子,吓得这老妇人赶紧一把捂住老汉的手:“你,你疯了,这要被他们知道,还不得杀了我们。”
    “那有什么办法?若是不满足他们,他们弄不好也要杀了我们。
    他们要吃芝麻饼,可咱芝麻就那么点,哪里够?我琢磨着这东西跟芝麻大小差不多,也是白的,就试试吧,该死不得活。”
    老汉无奈的道。
    老妇人一听,渐渐松开了手:“也是啊,那就试试吧,若是上天不怜惜我们,死就死吧。”
    让着老汉留意屋里的动静,这老妇人就将那虱子与芝麻混在一起撒在饼上,哆嗦着手赶紧下锅烙上,那饼一下锅受热,想起了“嘎巴”
    声,也不知是芝麻炸开的声儿还是虱子炸开的声儿。
    时间不长,那饼烙好了,老妇人将饼铲出,看了看,那“芝麻”
    还是挺像那么回事,胸中悬着的心勉强落下,赶紧分切几块,端进屋中。
    那屋中众人早已饿晕了头,此刻一见这芝麻饼,哪还会仔细看,抓起来不顾烫嘴,三下五除二就下了肚,那肚中被这热饼填充满,当真是美妙极了,重耳不禁对这老夫妇说道:“这芝麻饼可谓是重耳今生吃过最美味的饼了,您二老的大恩重耳没齿难忘啊!”
    那贾佗抚着肚子:“要是每天都能吃到这种美味的饼,那即便是给我个上卿我都不愿意换啊。”
    赵衰也正想说话,却感觉嘴边有个芝麻,便用手指粘了下来,正要再放入口中,却是发现了异常,那芝麻一个是正宗的芝麻,一个却像是人身的虱子,仔细看去,却还是有个小脑袋。
    那赵衰瞬间明白了,瞪着眼看下那老夫妇正要发火,却看到那老夫妇正望着自己,满脸乞求之色。
    原来老夫妇二人已经发现了赵衰的异常举动,哀求的眼神希望赵衰莫要言语。
    赵衰是个贤良之人,从老夫妇的眼神中明白了什么,向前一步向重耳道:“这二位老人家实乃我等恩人,若无二位老人家,我等必会饿死他乡,还请公子牢记,若日后得以脱困,务必要给与回报。”
    这话一出,那老夫妇悬着的心方才落地,感激的向赵衰一施礼。
    得到这顿饱餐,重耳等人继续赶路,终于到了齐国。
    齐桓公甚是礼贤下士,以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重耳在齐国一住就是住了五年,有娇妻陪伴,慢慢忘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也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
    有一天赵衰、狐偃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之事,却不曾想被齐姜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这侍女回屋偷偷告诉了齐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