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敌人的反攻,赵鞅沉着应战,再现赵氏一族的风采,分别于潞地、百泉大败敌军。
    长期作战,双方人累马乏需要休养,刀兵铠甲需要修缮、粮草辎重需要补充,这都需时间,赵鞅军队围困朝歌困而不攻,经过一年的休整,前494年初,赵鞅带领赵氏的部队向二卿的另一个据点——邯郸发起猛攻以图速战速决,邯郸告急。
    形势逼迫齐景公、卫灵公抽动朝歌援军北调,救援邯郸,包围赵氏的基地五鹿。
    齐景公与卫灵公为商讨救援范氏在乾侯会晤。
    齐景公约定由鲁国及卫国孔圉联络不满晋国的鲜虞人进攻晋国,并攻占棘蒲,企图影响赵鞅围攻邯郸、朝歌的决心。
    入冬后,11月,赵鞅再次出军攻打朝歌。
    公元前493年8月,一生精打细算的齐景公决定放一次血,自国内调拨大量粮食与军队,那周朝苌弘也拨运了一些粮草让郑国子姚、子般押运,士吉射率领军队迎接援军。
    赵鞅闻讯后大急,务必不能让敌对势力获得粮草物资,否则赵军危矣,急忙调动军队拦截。
    双方大军在戚邑铁丘(今濮阳市新市区)相遇。
    数路诸侯国的兵力以及范、士两大家族的军力,面对敌众我寡的态势,赵氏全军上下都充满死亡的气息,大家压抑的心情让赵鞅十分担忧。
    这赵鞅手下有一人,阳虎,姬姓,阳氏,名虎。
    鲁国人,季孙氏家臣。
    先以季孙家臣之身,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妄图实行政变以夺三桓之权。
    失败后逃亡齐国,鼓动齐国对抗鲁国开,齐景公看出阳虎未安好心,便要捉拿阳虎,这阳虎神通广大,竟然溜掉了,辗转宋国至晋国,投奔赵鞅,赵鞅的左右曾劝诫到:“阳虎这个人,很善于窃取他人的国政,怎么能让这样的人物来当赵氏的二把手呢?”
    赵鞅微微一笑:“阳虎所善于窃取的是可以被窃取的政权,既然阳虎要窃取我的政权,我就一定会固守我的政权。”
    赵鞅以其优秀的权谋之术驾驭着阳虎这位野心家,而且放手由阳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赵氏的家族实力日益增强,在诸侯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这阳虎虽品行不甚,但却有过人之处。
    这阳虎仔细分析敌我态势,对赵鞅说:“我兵车少,应先列好队,遍插旌旗,彼见我状,必有惧心,战前您再誓师鼓舞全军士气,战必胜之。”
    赵鞅闻言大喜。
    开战前,赵鞅至军前高台,当众起誓:“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斩杀百姓,欲专权晋国而灭亡晋侯。
    我们的国君依靠着郑国才得以保全。
    如今郑国无道,抛弃国君而帮助臣下,我们几个人决定顺从天意,服从军令,推行德义,消除耻辱,就在此战。
    如战胜敌人,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万亩、庶人工商可为官,奴隶可获得自由。
    我,赵志父如果能够战胜敌人而免于问罪,还请国君加以考虑。
    如果战败有罪,我愿接受绞刑一死。
    死后以下卿之礼下葬,用三寸厚桐木棺,不用衬版与外棺,用没有装饰的车马装运我的棺材,也耻于将我的尸体葬于我先祖的墓地!”
    军士们听到赵鞅此番鼓舞,果然士气大涨。
    双方终于对战。
    两军对阵,避难于晋的卫国太子蒯聩为赵鞅车右,大夫邮良为其御戎。
    他们登上战车,远望郑军,见其人数众多,气势浩大,卫太子害怕,一时惊慌,从车上跌下来,御者邮良将其扶起喝道:“如此懦弱,如女子一般,卫国人都这样胆小么?!”
    赵鞅怕兵士有怯战心理,高声喝道,“毕万,匹夫也,连续七次作战依然勇猛,生俘敌军,获得四百匹马,献公赐魏地,以得善终。
    诸位,鼓起你们的勇气,两军相战勇者胜!”
    此话一出,军心大定。
    蒯聩也祈祷祖宗,保佑他们能打胜仗。
    晋军拼了命的向郑国大军冲去,赵鞅身先士卒,亲冒矢雨,敌军的攻势也很猛,郑军有人击中了赵鞅的肩膀,赵鞅一时间倒在战车上,蒯聩用戈将赵鞅的身体捞起,赵鞅重新站起来,继续率军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