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考上的是专科,好歹也让我在这个年纪有了个合理的去处。
    因为这所大学本身是一所正经二本大学,校园内的环境与氛围比其他的职业专科大学要好一些。
    校园占地一千三百亩左右,虽说在大学中不算大,但让学生在校园里有充足的娱乐与活动空间是足够了。
    本科生多集中在最高的C字形教学楼内,里面设有四个老旧的电梯,其实四个电梯根本不够用更多是为了方便教职工。
    我们专科就在座C型建筑北边的标准长方体教学楼中,因为专科学生并不是很多,所以楼型设计的很小,与前者比就像前面还在都市后脚就步入了乡村一样。
    学校让我感到很满足的地方在于美食。
    仅是食堂就建造了四座,每一座口味与品种相对有些差异。
    学校东边有一条美食节,美食街的尽头是几个快递站。
    可以说不论是西餐中餐,烧烤还是街吃应有尽有。
    宿舍相较起教学楼就没有专本之分了,一个院系类型的学生混住在同样几栋宿舍楼内。
    就像我是学习计算机的,我们宿舍楼的四五层就是学计算机的本科生。
    宿舍的环境就不敢恭维了,刚到宿舍的时候我甚至有种出去租房的念头。
    漆面已经斑秃的铁架子做成的硬板床,老旧的一转动就会吱嘎作响的木门,配上有些掉墙皮的墙壁,我觉得和电子厂员工宿舍没什么区别。
    房间内只有一张可怜的长木桌,基本放上八个暖壶就满了。
    人性化的是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厕所,一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下水道味,看起来有几个月没打扫过了。
    同宿舍的一共有八个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有时候说起方言就像国际交流会,仿佛说的都不是国语。
    让我很欣慰得一点是这七位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比较老实也比较有素质,晚上看小说的时候听不到太多宿舍内的杂音,任何时间睡觉都能睡得很安稳。
    有些时候当两个人渐渐拉开距离后会慢慢疏远,就像和我从小就一直玩的莹一样,老实说自高二以后我俩除了过年时互相拜个年其它的再无交集。
    我本想潘舒言可能也会慢慢失去联系,当然就算这种情况出现我也不会怪她,毕竟是人之常情,然而并没有。
    也许是因为之前就习惯于用网络交流,即使我去了另外的城市我俩在网络上聊天也不会觉得怪异。
    每当她看到什么有趣的视频是,就会给我发过来,我看到也会给她发过去。
    长此以往,已然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习惯。
    升入大学后,不知道是不是老朋友都各奔东西的缘故,我开始变得更喜欢一个人独处。
    喜欢一个人在无聊时坐在校园的水塘旁看着水面上一股股的菡萏,喜欢看着肥腴的鲤鱼们木讷的在这褊狭的水塘中空洞的游荡,就像空气中的雾霭在揶揄我坐在被围墙圈起来的校园中发呆一样。
    大学时期的我染上了看书的习惯,在全班都在打游戏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
    我把耳机里的音乐调大用以压盖过周围的吵闹声,然后完全沉浸在这与现实分割的另一个故事中。
    有些人见状会调侃我两句,“又在学习呢,这么努力怎么也没上本科啊。”
    我懒得反击,反正他们讨不到回应就会知趣的离开。
    我不仅只看些小说文学,还规定了一星期至少有两天时间用来看金融方面的书。
    舍友都觉得这些东西条条框框复杂多样,其实真下功夫研究起来就能发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就靠这个我一个学期大概除去省下来的生活费,能获得千元左右的额外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