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
微不足道了。不过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是最早从龙李阀起兵太原地老资历,这些年来又为李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仗着自己的老资历和战功。在大唐的金銮殿上一力反对这门婚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未婚妻要另许他人,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又岂能不争?
结果第二天,柴绍参加大唐的宫廷马球比赛的时候,很不幸的马失前蹄,然后就一把摔死了。作为一个武功即便算不上一流。至少也是二流偏上的战场猛将,居然会在打马球地时候直接摔死,是个人都知道这里面大有文章。不过其中的奥妙,大唐的官员,甚至全天下所有明眼人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罢了。
第三天,李秀宁就上了凤銮花轿,被李渊派人送亲前往襄阳。前任未婚夫刚刚暴毙。就被赶着另嫁他人,这种事虽然显得有些荒唐,以华夏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甚至称得上极不厚道。不过李渊可顾不了这么多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反正要郁闷也该是倒霉的死鬼柴绍去郁闷,就让他死不瞑目得了!
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完。大唐的皇帝李渊或许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未免太对不起自己的功臣柴绍了,于是厚葬了柴绍。给他追封了很多大的官职,高地爵位,然后在祭祀柴绍在天亡魂之时。哭得一塌糊涂,并且动情的向柴绍的灵牌许诺:必将厚待柴氏一族。
很快实现李渊承诺地机会就来临了,柴绍刚刚下葬不到两日,柴家就被查出意图谋反的罪行来了。去了柴绍这个唯一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很难想象柴家的一群老弱妇孺们究竟又有什么能力去谋反?尽管柴氏谋反一案疑点重重,但是在“铁证如山”“证据确凿”的情况之下,还是以最高地效率给盖棺定论下来了。谋反之罪,在封建王朝可是十恶不赦的重罪之首,要诛九族的。可是柴家一直是大唐地显赫名族,与之沾亲带故的大唐家族官员无数,甚至就连大唐皇族李氏也可以拐弯抹角的算到柴家的九族里,总不能一把将大唐的大半官员全给杀了吧,更不可能将自己的李氏皇族也给诛进来吧!
于是仁厚慈悲的大唐皇帝李渊便善心大发,同时也实现了他在柴绍灵位前许下厚待柴氏一族的诺言,特下圣旨,顾念旧情,法外开恩,将柴家诛九族改为了夷三族,这一命令引来大唐一众官员们的集体赞誉,纷纷歌功颂德,道圣上乃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仁君。
所谓“夷三族”是源自秦朝的酷刑,后来被汉朝照搬套用。当年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刘三痞子便是用这个来报答自己的开国功臣兼救命恩人韩信的。所谓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及妻族。这个刑法还有讲究,并非将三族内的人统统拉出去直接斩首,而是一步步的虐杀。先要在脸上刺字,然后割掉鼻子,毁容之同时还要狠狠侮辱一番犯人的尊严,然后是砍掉脚趾,再用乱棍活活打死,最后砍掉脑袋,将尸体剁成肉酱才算了事。这种刑法极为残忍变态,即便是对老人妇女儿童也不能网开一面,简直就是灭绝人性。不过在古代皇帝眼中,还觉得还仁慈了,太善良了,不足以威慑乱臣贼子们,于是又搞出了更加没人性的诛九族,甚至是诛十族(明成祖的杰作)。
尽管与柴绍毫无交情,但是得知柴家的惨剧之后,秦川还是觉得有些义愤填膺,又不由得感慨:果然正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即便是再腐败的民主制度也强过了再开明的封建帝王制度”与其将所有希望寄托到天下会出现一个旷世明君身上,还不如将全部精力用在完善民主制度上面。“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果然是至理名言。
即便在最强盛的封建帝王时代,使用如此残忍变态的刑法明目张胆的公开虐杀老弱妇孺无辜者,也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歌功颂德,甚至认为“太仁慈了”的还大有人在。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民主时代,就算再腐败,至少也没有这种“太仁慈了”的刑法存在,即便私下里有,至少也不敢明目张胆,大范围的使用出来。
随着李顺王朝的消亡,乐土与李唐、寇宋迅速瓜分了其地盘。李唐和寇宋对乐土的暗中抵制态度也瞬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大力欢迎乐土政府在其势力范围内大肆购买地皮,甚至连其首都之中也出现了小范围的乐土领土,毕竟只有和乐土的领土相互连接在一起,才能让乐土的那种威力恐怖的大范围杀伤性武器投鼠忌器,不会落下来。在李唐和寇宋的统治者眼中看来,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属于乐土的领土,那么就算不得安全,随时都有化为焦土,夷为平地的危险,所以越是重要的地区,越要卖些地皮给乐土政府,方才是平安稳妥之道。
战后,乐土第二代领袖郭旺也自动辞职,结束了他短暂的领袖生涯。郭旺下台之前,曾经提出让宋师道成为乐土的代理领袖,直到下次大选。这个提议最终被通过了,大约是考虑到了在敌对反动封建势力还存在的情况之下,战争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而战争时期,乐土领袖的位置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兼大黑锅,郭领袖的经历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于是走了一个“黑锅王”乐土又再次迎来了一个“烂摊子摊主”!
“东华城里现在大概是乱成一团麻了吧!”婠婠是应该回去力挽狂澜啊?”
“不,我们还是北上草原,去见识一下塞外风光吧!”秦川沉思了良久,最后做出了决定。
“好啊!干脆我们在草原上再建一个乐土吧!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