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家里对小清妍又爱又恨的人就是荣哥儿了。
    最开始,小清妍缠着他要读书认字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
    可渐渐的,随着学习的程度越来越深,他发现妹妹读书的天赋居然比他好,不仅他会的妹妹都会了,最可气的是,爹爹和哥哥新教的文章,他还没背熟,妹妹就已经会背了,让他非常生气,每次都为了要不输给妹妹而更加努力。
    荣哥儿的心思小清妍心知肚明,想着自己不惜卖萌打滚求表扬,才换来熊孩子的刻苦上劲,对在智商上碾压蓉哥儿就一点负担没有了。
    最先发现这种教育效果的不是何老爹,反而是每月才回来一次的大哥博文。
    可能是小孩子更加敏感一些,他最先发现了妹妹的聪慧,也发现原本有些懈怠的荣哥儿为了与妹妹竞争而更加刻苦。
    于是,他就跟何老爹建议,把弟弟妹妹在一起启蒙。
    效果是及其明显的,小清妍的聪慧,就像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鞭策着博荣努力学习,所以,在博荣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即使没正经上学堂,他学到的知识已经比同龄的孩子多许多了,这也是何掌柜与博文有把握他能考上杨家族学的底气。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没错。
    何博文小小年纪,在心里早就把读书科举,光耀门楣的责任扛到了肩上,所以即便是天赋很好,但学习还是很拼命,想尽快能为家里排忧解难。
    同时,他也清楚,一个家庭的崛起,仅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所以,他从小就对博荣的学习很上心。
    看到小妹妹也这么聪慧,他的心里踏实很多。
    他知道,即便是他以后离家求学,家里弟妹也还是会努力上进的。
    而孩子们的努力,何名礼是看到眼里的。
    他很欣慰,他觉得虽然说自己前半生的路比较坎坷艰难,但有了杨秀梅的不离不弃和这些争气的孩子,是上天给他的补偿。
    就是何杨氏,也因为有了这些争气的孩子,在娘家的腰杆子也越来越硬。
    ********
    “大嫂子,何大哥在吗?”
    一个大嗓门打断了何杨氏的发呆。
    “哦,是他刘叔阿,名礼不在,去县里了,要买些啥吗?”
    何杨氏一看,原来是跑漕运的刘大栓。
    “哦,是要补点东西,诺,这是单子”
    刘大栓说着,递了个单子给何杨氏。
    何家杂货铺的生意有一大半是给跑船的补充些杂物,因何掌柜人厚道,没事的时候还免费帮他们这些不识字的跑船的代写、读读家信,所有,好多跑船的宁愿多绕点路,也愿意到何家铺子来采买。
    “荣哥儿,出来一下”
    何杨氏高声喊了一嗓子。
    何杨氏识字不多,何名礼之前也试图教过她,但她实在是没兴趣,一读书就犯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