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阿瑶揉眼的小手,胡九龄有些心疼,但更多地则是骄傲。
    “阿瑶有这份心就好,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少学点没事,但不能把身子骨熬坏了。”
    得,就这么一次早起,胡九龄已经联想到爱女每日三更灯火五更鸡,硬是把严禁搞坏,把身段熬得弱不禁风。
    阿瑶有些哭笑不得,“阿爹阿娘每日不都比女儿起得早。
    一日之计在于晨,阿爹现在身体这么好,肯定不会有事。
    好了咱们抓紧时间,先把早膳给端上来。”
    “上早膳。”
    等候下人布菜的功夫,宋氏提议,反正已经有了两位师傅,干脆把书院的课去掉。
    “阿娘说得也有道理,无论是空海大师还是墨大儒,学问都不亚于书院的夫子。
    若只是学些经史子集,单靠两位师傅就已经够了。
    可女儿觉得,现如今自己最缺的不是学问,而是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女学中有许多同窗,跟他们多接触些,女儿觉得受益匪浅。”
    几次三番被沈墨慈陷害,阿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最大的不足。
    诚然她与沈墨慈学问上有差距,可两人差距最大的不是学问,而是对于人心的把控。
    肚兜之事一波三折,一点捕风捉影之事,沈墨慈都能利用人心,宣扬到满城皆知,然后将脏水泼到她身上。
    如今她尚在闺中,都已经有如此风浪。
    若是日后阿爹老迈,她接手胡家生意,遇到的事只会更大更复杂。
    有些事她可能不会去做,但这也不妨碍她了解。
    “可这样未免也太辛苦了些。”
    自打被宋钦文刺激到醒悟后,宋氏悔不当初,这会恨不得把头十几年缺失的关心全都补上,对阿瑶的事更是大事小事事事关心。
    胡九龄也在忧心此点,“不如缩减些时辰?”
    阿瑶想了想,也觉得这法子可行。
    毕竟她人就一个,而且头脑也不是顶聪明,学起东西来本来就慢,这会总不能把自己劈成两半。
    “可顾山长那边……”
    当初为了拜师墨大儒想方设法进了书院,这会又一副不想去的模样,怎么都有些不好。
    胡九龄和宋氏同样也想到了此点,这事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正当一家三口陷入愁思时,随着布菜的丫鬟走进来三人。
    “空海大师、墨大儒……”
    顿了顿,胡九龄看向两人中间的玄衣少年,拱手道,“侯爷,您三位这是……”
    三人暂居府中,胡九龄唯恐怠慢了贵客,其实也是为防备某个狼崽子,昨日拜师完成后便嘱咐下人收拾出前院最大、也是离阿瑶所在绣楼最远的那处院落安置三人。
    另外他们所用饭食也要额外做,请城中最好的厨子,不惜食材,定要让三人宾至如归。
    按理说这会精致的早膳应该已经端到那边,怎么三人还是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