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外,看向拓跋焘,拓跋焘皱眉道:“公主怎么会知道?”
沮渠前云看着这个小小年纪的魏国副君,一副冷静自若的老成神态。“方才那个吐谷浑部出走的利邪,曾在大凉境内流窜作乱,我一直跟着他到这里,听见他们说的。”
拓跋焘点头:“公主相救之情,拓跋焘铭记于心,不敢相忘。”
沮渠前云连忙摇头:“副君不要客气,这次是偶然的。”
为崔浩包扎的人十分老练,几乎没有累赘就取出了左臂和右肩的□□,麻利地止血包扎,崔浩赶紧道谢,不过他似乎听不太懂,只是微微笑笑。崔浩便朝沮渠前云道:“多谢前云公主,在下崔浩。”
沮渠前云对崔浩这个人早有耳闻,惊喜交加,“清河崔氏伯渊,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时人无可及。今天我实在非常幸运,可以见到您这位传言中的武城子爵。”
崔浩惊讶,想不到这个年轻美丽的沮渠公主不仅对清河崔氏了解颇深,而且显然汉文出众。“公主过奖了。”他想了想,“刚才那些,是出走的吐谷浑人?”
“的确,”沮渠前云道,“副君不要认为是吐谷浑部有意伤人,不要让此败类挑起两国相争。当初利邪在大凉作乱,我父王也是这样说的。”
拓跋焘点头:“凉主审时度势,常人不可及。”他看了崔浩的伤势,道:“伯渊,你还能不能走?”
“臣没有大碍。”崔浩虽不是将门后人,可论心志坚韧绝不亚于任何人。
沮渠前云却皱了眉:“他伤得不轻,你们还要赶路?”
拓跋焘看了看崔浩,他流血太多,脸色苍白,想想还是说道:“伯渊,我们还是休息吧,总归是不远了。”
沮渠前云立刻朝身后众人用匈奴语说了些什么,他们便四散而开,轮作岗哨,有人拿来水和干粮给拓跋焘和崔浩。
崔浩捧着水,看着人群中说说笑笑的沮渠前云,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她看起来不过才十二三岁,似乎很受拥戴,绝美而流光溢彩,正像是一朵初绽的绮丽桃花,举动豪爽,不像汉人女子的娇弱,也没有鲜卑族女子的粗蛮,如果不是年龄太小的话,当真是他三十五年来见过最奇特的女人。
而年幼的魏国副君拓跋焘,虽然极力掩饰心中的悸动,可也不得不被沮渠前云深深吸引,他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子,本以为母亲杜贵嫔就是其中最美的一位,可是在看见沮渠前云的第一眼,他便改变了看法,眼中只有这个美丽,勇敢、似乎充满野性、却又充满温暖的女子。
众人在林中休息一夜,有了凉国人的守卫,拓跋焘也度过了这几天来难得的安眠之夜。
清晨,露珠欲滴。
凉国人早已精神抖擞,沮渠前云凑在马的耳边笑着说着什么,而马儿也好像能听懂一般,不时摆头蹭一蹭她的脸。崔浩睁眼时,便看见这一幕,他恍惚觉得自己不是受了伤留在此休养,而是也一样奔驰在西北草原上,将所有的忧虑和负担全都远抛云外。
此时拓跋焘也已醒了,崔浩看向拓跋焘,才发现他也注视着沮渠前云,心里一震,立刻低了头。
“你们醒了?”沮渠前云和马说完了话,看见拓跋焘和崔浩都醒了,走了过来递给他们一壶清水,“利邪他们早就逃走了,你们可以不用担心了。”
拓跋焘道:“为了我们让公主没有追到凶徒,实在抱歉。”
沮渠前云随意笑笑:“没关系,我可以继续追下去,我也好不容易有带人出来的机会。”她顿了顿,又道:“我知道魏国正与柔然交战,副君自然要赶往战地,我们方向不同不能同行,我有骏马两匹送给二位,都是匈奴战马,日行千里,无惊尘渐泥之迹,希望副君和崔公子此去平安。”
沮渠前云送给拓跋焘的不仅是两匹匈奴战马,还有弓箭、干粮和水。为他们准备好这些之后,沮渠前云就要继续去追利邪,拓跋焘和崔浩匆匆道谢,她便和国人驾马奔驰而去。来时如此,去也如此,无一点拖沓。
柔然在魏建立之初就是其大敌,不断侵扰其北境,而魏初时苦无良将,只能死守。
拓跋焘赶往河套,在崔浩的辅助下指挥魏军顽强抵抗保卫长城,柔然乃退。这次河套之战,十二岁的拓跋焘初次展露锋芒,且眼见柔然兵强马悍,侵入魏地掳人而走如入无人之地,暗下定决心发扬国内军事,假以时日定将柔然远驱北方。
城墙上,拓跋焘城外看着烽火刚息的战场,不由叹了口气,低声道:“柔然虽然退兵,河套的魏军也损失惨重,百姓生活更是困苦。”
“边塞远离都城,军务繁杂纷乱,虽有几个将领杀敌勇猛,也是微薄力量,柔然族正是见我军纪如此涣散,才不断来犯,扰百姓安宁,殿下既来了,可有心整顿一番?”拓跋焘身边崔浩审时度势,一语挑起了拓跋焘整顿军务的决心。
拓跋焘倏然眼神一厉,道:“当然!想我鲜卑族世居草原,世代游牧射猎生活,练就先人健壮体魄,剽悍本性及出色之骑射技艺,骑兵是我大魏克敌制胜的中坚力量,可就在这边塞重地,骑兵慵懒,良马未得锻炼,军务冗杂,哪有一点先人之风?若不整顿,今日可抵抗柔然一次,可知下次,下下次,又该如何?”
崔浩立刻回道:“殿下有此决心,臣愿跟随殿下整顿军务,凡有所愿,誓死达成。”
拓跋焘轻笑了笑,轻轻触摸城墙,上面还有刀剑痕迹,不知道有多少魏军将士在此与入侵者激战,在此将他们的鲜血挥洒,将他们年轻的生命交付家国,城下鲜血还未干去,豪情犹在此间天地。他终于一字一句说道:“天降此重任,我拓跋焘身负千钧重担,即使筋骨成粉,也绝不负为我大魏付出生命的先辈英魂!”
拓跋焘说到做到,在书信请示父亲之后,便立下诏令,申明军纪,着手处理各项军政。为了嘉奖战争中杀敌遇难的将士,他将其中十七名尤为勇猛者追封官位,重赏其家人。而延误军机、抵抗无力的三位主要将领都被他贬为末级小兵。边塞将士虽多年惫懒,可在拓跋焘的手下不久即军纪铁然,数月之间,拓跋焘便把边塞军务整顿得井然有序。
崔浩始终在拓跋焘左右出谋划策,这是他实际意义上第一次辅佐拓跋焘,由此开启他这位被后人誉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的臣子与这位北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帝王的三十年君臣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