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从来对先生都是敬仰的。
最初,是在小学课本里读到故乡的节选,那是小说的中间部分,孩童的世界令我神往,我也曾经学着闰土捕鸟,简直一道灵符。虽然,那时我对“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不甚了了,但我喜欢那小说里的境界,喜欢先生的风格。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脑海里就常出现“美女蛇”不知道那怪物如何害人。现在重读此文,不禁惊叹先生的文笔精干有力,意境优美。于是,叹道,谁说先生不文学?!
接触到先生的杂文,是在初中的课堂上,还记得他的驳论文“友邦惊诧”论,还记得那句经典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语文老师水平有限,照本宣科,课堂沉闷,不觉得那文章如何了不得。大多数同学还很烦他的文章,就因为里面的通假字太多,还抱怨道“鲁迅写的就是通假字,我们写的就是错别字?”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浅薄,但老师也不给我们讲文化发展的进程,所以如此冤枉了先生。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不大能够理解先生的思想,再加上关于他的文章的考题都很难,有时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你要问中学生喜不喜欢鲁迅的文章,他们多半会说不喜欢。那些论文的术语太多,立论,论点,论据,论证,确实搞得人头大。现在的中学男生宁可去读盘龙,女生宁可去看宫心计,鲁迅对他们来说太生涩了,以至于会不明就里地说鲁迅过时了。再说,对于“友邦惊诧”论那样的驳论文,政治的意味太强,选文者或许过于注重了文章的教化作用,反而偏颇了思想性和文学性。我想,这也是鲁迅遭到当代部分人非难的原因吧。
鲁迅的博大是需要用阅历去体会的。过了而立之年,见惯了时下种种,越来越觉得鲁迅的珍贵。可以说,他的思想,到现在都不过时,甚至还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只是,读鲁迅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追名逐利的人不可能做到,为生计奔忙的人不可能做到,被洗脑的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做到。三十岁之前,我买了本鲁迅的杂文选,读来很吃力,很多东西也无法理解,所以那书被放在老家的衣橱里,恐怕已经染满尘灰。但现在,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读先生的书,细细体会他的思想,联系当下的生活,却发现惊人的似曾相识。于是,我对先生的感情,既景仰又惋惜。惋惜的是先生太高深,只怪高处不胜寒。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读的先生的书是从网上下载的鲁迅全集,这是不是侵犯了先生的版权呢?我想,先生是不会介意的,周海婴也该是不会介意的吧。倘若单是先生,我想如果他知道时下的国人还爱看他的书,他一定愿意自己掏钱印书送给大家,即便那样,先生会又一次陷入生存危机。先生被奉为民族魂,我想,现在的某些人,叫嚣着要把先生请出教科书,不知道是无知还是无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