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黄帝轩辕式时期,天地一分为四,神界、人界、冥界及魔域。
    有生前有名,为人界之佼佼者,身后升而为仙,封作天神是也,以渡苍生;呱呱坠地,生而为凡人者,则需历经种种磨难,身死魂灭后,则入冥界;如此人作恶多端,则判入畜道,不得轮回为人;亦有违逆冥神者,则易入魔域,成四不像之物,浑身有邪气,以天地之怨气为食,造之污秽者,往往邪气甚浓,仙气亦难以浊清,唯有肃其戾气,方可引入冥界,方可轮回。
    <p>
    有道是汉代韩婴《韩诗外传》云: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夙寐晨兴,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
    天老对曰:“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啄;戴德负仁,抱中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明;举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
    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
    允哉!
    朕何敢与焉。”
    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
    凤乃止帝东国,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诗曰:“凤凰于飞,刿刿其羽,亦集爰止。
    <p>
    于是乎,众兽出没,行于四方之颠。
    有被仙人收服者,则生而为神兽,有落地与恶为伍,则沦为妖兽,专以人为食。
    后有佚名者,以此为典,记而为录,曰《山海经》云云。
    帝尧时期,众兽更是繁多,四方遍州诸有受害。
    <p>
    一娃呱呱坠地,天降暴雨,绵延七天,村庄洪患成灾;此娃身健壮硕,相较常人大一倍,且能与鸟兽语,遂名之曰夷羿,乡野邻里无不觉怪异非常。
    时年五岁,好食而不饱,其亲恐无法长久维持,遂私下抛于山林之间,以天为夫,以地为母。
    于是乎,夷羿终日与山林野兽为伍,却又乐此不疲,以天养之。
    从小习得一身本领,擅拉大小弓射箭,护弱兔诛凶兽;夜里与鸮和鸣,白天与梅鹿共舞,天之养子,逍遥自在。
    仰叹曰:“我将射远方,箭至我门止。
    因捍即射,箭摩擦地面截断草丛,直接到达羿的门前,随箭去。”
    箭术之神,四方凶兽无一不敢冒犯。
    <p>
    及至弱冠之年,夷羿身壮体健,有力拔山兮之气。
    某一日,上山打野之际,目遇一女,亭亭玉立,宛若芙蕖,正替一受伤的野兔敷药包扎,嘴里低声念叨:“兔儿,兔儿,莫要乱动,乖!”
    野兔竟乖乖听话,不作挣扎。
    女子莞尔一笑,笑魇如花。
    夷羿正看入神之际,忽而悉悉碎碎,草丛冒出一只庞然大物,原是大虫也。
    黑黄相间,毛色纯正,落地一声吼,天地抖三抖,百兽之王,实属难缠。
    女子闻之,连连退步,惊恐万分,疾步而走,大虫穷追不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