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回到杨家大宅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继续在院子转悠,我们才在改为菜园的那个院落里,一道拱门里看到一座圆形楼阁。那道拱门开在院墙靠后的夹角里,起初我们以为是通到老板住的那个小楼的,谁知走进去才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院子,几乎没有空地。院墙呈六边形,中间的二层圆塔式小楼显得很破败。
站在楼前我和晓东感到奇怪,为何这么一处幽静的院子为何不修葺一下。两层陶瓦像是连环的伞,将小楼严严实实盖住,外延没有瓦当,丁晓东用脚在瓦沿下的地上趟土,几块河卵石漏了出来,“这是散水,下面应该还有很多卵石”丁晓东道。
看着尖尖的楼顶,我道:“如果这是祭殿,那么月楼咱们早就找到了”。
会心的微笑过后,我们两人立刻僵住。心里已经开始叫苦,如果几百年来杨家大院里的人不是仵作世家,却又被封官传承下来,那就一定是‘守陵人’了。这种猜测也有破绽,守灵的话朝代更迭就会停止,那还不算,停止之后还会风卷残云的破坏掉,任何朝代都不会自己出人出钱给前朝守灵。
心惊的不止这些,按照礼制,祭殿下方十丈至十七丈之间,一定就是冥殿。那个深度大概就是离此不到五十米的水井水深,这江家大院如果是陵墓,也是在水里泡着的。想到这我立刻说道:“早晨我看到那井上好像有字”。
趴在井边仔细的辨认,依稀的字迹很难辨认,浅浅的笔画似乎曾被故意磨过。“我早就看到了,认不出来了”丁晓东慢慢的走过来时说道。
“哦,你们回来了”身后传来杨老爷子的声音。
我立刻直起身微笑着对着杨老爷子,看见我刚才趴在井沿上,杨老爷子说道:“这两个字叫恩济,在我父亲买下宅子之前就磨成这样了”。
“恩济”我和晓东喃喃的道。“那为什么磨掉了呢?看这样子似乎是有意磨掉的”丁晓东问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杨老爷子说道:“这是姜家第六代主事的功劳,就在前堂的画像后面有记载。明景泰年间,涌泉镇周围几十里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旱,许多灾民背井离乡,这个第六代主事就在自家宅院里开凿此井,还做了很多运水的木桶,将水运给附近乡里的灾民。这井的名字就是涌泉镇的灾民给起的,恩济的意思就是表彰姜家主事的功劳”。
“我还以为这井是现代的呢!石头缝里都是混凝土,呵呵”我道。一遍说笑一边心里盘算,守陵人这个判断貌似也不对,如果地下有陵墓谁守灵都不会去开水井,即使为了赈灾,那也是大逆不道违背了自身的职责。
“闭嘴你个笨蛋”丁晓东大声的喝骂道:“亏你还是学建筑的高材生,火山灰你不知道啊,让人家笑话”。
杨老爷子呵呵的笑着,我有点不好意思的摸着后脑。心想我倒是把这茬给忘了,人类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会使用火山灰为主料来制作混凝土,在我进过的古墓里也看到过,很多墓墙中间的填充物,本身就不可能那种简单的三合土。虽然我们也提出过很多这些是什么的假设,很多假设一提出来,就被n个不同的观点否决掉。也只有明哥的火山灰能站住脚,因为很多明清皇家陵墓修建的材料并不稀奇,土石木料都不是很难找到,数以吨计的耗银很可能是那些稀少的材料所致。
只有杨老爷子和我们最亲切,要求一提出,杨老爷子就立刻答应,让我们上去看看正堂画像后面的记载。
明清时期的文字并不难懂,很多文字笔画和现代几乎一样,只有七个画像后面有字。当中还有一个人在万历年间受过皇帝奖赏,好像是因为修建了什么东西,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这姜家在明清两代都出了不少断狱的高手,有一个清朝打扮的主事就是刑部校检,曾跟随康熙南巡,因一路上屡破奇案而官至二品。
在梯子上不断的上上下下,我和晓东用语言掐架,惹得杨老爷子笑个不停。同时也得知了江家大院还有一个名字,貌似这个名字是被用在官场和市面上的称呼,姜家场。
“姜家的人挺牛逼的啊”走回我们的阁楼时,丁晓东喃喃道。
“是仵作世家也就免了,还有那么多人掌握建筑技术,也难怪能修建这么大的宅院”我道:“包括那个水井”。
“下到地下,一切就都知道了”丁晓东道。
我面带难色的说道:“我也想下去看看,夜间动手是咱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