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六十六章分工合作
拯救行动开始后,牧浩洋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谁也无法肯定冰岛的火山喷发能够拯救人类,但是谁都知道,在火山喷发后,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进入平流层的微尘,人类还是会灭亡。因此在全球最顶尖的钻探队伍齐聚冰岛的时候,牧浩洋则在为另外一件事情忙碌。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摸底调查,中美欧俄四方对全球工业结构有了全面了解。
十一月四日,牧浩洋飞赴华盛顿,参加四方军事高层会议,共同商讨制造平流层飞机的事情。
在入境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小麻烦。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牧浩洋因为在台湾的秘密行动,上了cia的黑名单,结果被美国海关拒绝入境。
还好,五角大楼官员及时赶到,替他解决了问题。
为了确保牧浩洋在美国的人身安全,美国总统还在当天签署了特赦令,禁止cia在对他进行调查。
十一月五日,四方军事工业谈判开始。
按理说,这应该是商业与工业部门的事情,但是时间非常紧迫,如果采取商业方式运转的话,生产效率肯定达不到要求,因此美国首先提出,应该由军方主导,以战时标准来组织工业生产。
要知道,战时标准的效率高得多。
拿建造战舰来说,如果在和平时期,建造一所十万吨级航母,至少需要五到七年,而在战争时期,最多只需要两年。相对而言,战时生产飞机的效率比建造战舰的效率还要高。比如一条飞机生产线,在和平时期的年产量不过几百架,而在战时则能达到上千架,甚至是数千架。
如果不以战时标准来生产平流层飞机,肯定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十万架的生产任务。
事实上,总产量很有可能不止十万架。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只是根据最保守的分析给出了初步评估结果。如果冰岛的火山喷发强度超过预期,进入平流层的微尘量提高,就得生产更多的平流层飞机,而且得提前进行清除工作。
到底要生产多少架,以及以多快的速度生产,要等到火山喷发后才有结论。
只是,十万架绝对是底线。
问题是,对人类的生产能力来说,十万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直接分配建造工作,即给每个国家分配制造数量,肯定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制造平流层飞机的必要设备。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细分制造工作,再把各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么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政治与军事影响。
在灾害面前,平流层飞机是拯救地球生态圈的工具,可是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能在平流层飞行数万公里搭载数百吨载荷的超大型飞机绝对是战争利器,或者说是最有威胁的战略打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飞机聚集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每一项技术都具有代表性。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所有技术,就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飞机,而且是军用飞机。
如此一来,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全部制造技术,就能无所顾忌的将其装备军队。
只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制造,才能确保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飞机不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武器。
牧浩洋来华盛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按照各个国家的技术与工业实力,细分制造任务。
经过一周的紧张谈判,以中美欧扼为首的四方率先达成协议,中国负责制造静电吸附装置与电力供应系统,美国负责制造发动机与机翼段,欧洲负责制造机身与主体结构,俄罗斯负责制造尾翼与气动控制系统。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印度南非等具备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也承担了相应的制造工作,比如微尘回收装置远程控制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等等。
只是,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四方仍然存在分歧,即在哪里组装这些飞机
毫无疑问,组装工作至关重要,而且负责组装的国家将获得最多的好处,即便是组装地点也至关重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在中国组装,中国很有可能借此机会掌握全部制造工艺。
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均无法保证组装国不会因此获益。
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至少能让美国与俄罗斯满意的方案,即在已经由中国占领的日本本土设立组装工厂,由参与制造工作的国家派遣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组装工作,而组装工厂由四方共同成立的安全机构负责管理,任何一方都不参与所有工作,也就没有机会掌握全部技术。完成组装工作之后,组装工厂将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