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正是妙龄女子寂寞之时,文生要给柳姗姑娘一个惊喜。
    文生在自己院中找来了竹条,编了一个一米多直径的大灯笼。
    又仿照着檐下灯笼的样子贴上灯笼纸。
    所有工序完成,文生又在灯笼上图画了两个大大的字——遇柳。
    他特意挑选了一盏最亮的灯放进灯笼。
    抬起一个室内的支架就把灯笼固定在支架上,然后把支架放在院子里的放桌上。
    他准备让柳姗姑娘看到,他想让柳姗姑娘知道隔壁有个遇柳书斋,他想让柳姗姑娘对遇柳书斋好奇,想一探究竟。
    他的灯笼挂起,特意制作这样大的灯笼,想让刘珊姑娘开门时能吸引她注意。
    但是,他等了很久,刘珊姑娘夜没有开门。
    现在,刘珊姑娘的房内已经看不见舞动的影子,只有灯火依旧明亮。
    难道她在看书。
    文生不敢直呼刘珊姑娘,便吹起了口哨,口哨声越吹越大声,从小河上飞过,钻进了刘珊姑娘的闺房。
    闺房里,刘珊姑娘正在看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先生的文章。
    还在细细品味“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
    她摸摸自己的脸蛋,粉嫩滑腻;她看看铜镜中自己的容颜,娇俏可爱;她起身舞动身姿,高矮恰当、胖瘦适宜,亭亭玉立。
    她的笑容里带着点忧伤,自我满足里带着点失落,恰似顾影自伶。
    听到口哨声,她细细聆听,那是一首诗经中的歌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最开始是口哨,逐渐逐渐,变成极度思念的歌唱。
    在诗词之力的驱使下,文生早已泪两行。
    本来就对柳姗姑娘有意的,再加上诗词之力,肯定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相思苦。
    柳姗姑娘也被百米之外的诗词之力影响,不禁和这位歌者一起相思。
    ————————————————————————————————————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