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在心里把故事编完美了,就走到杜大人批阅文书案桌前,说道:“杜大人,我有证据。”
    杜大人抬起头,很好奇地看着文生,很想这位年轻的书生到底有什么证据。
    因为仅凭文生的经历,谁都会认为是骗人的。
    文生见杜大人只是看着自己,没有说话,就说道:“我有半颗玉珠为证。”
    “半颗玉珠?”
    杜大人疑惑道。
    文生拉开长袖,露出戴在手臂上的幻境玉佩,玉佩下面确实有半颗玉珠。
    玉珠黄黄的,带点紫色,但是被从中一分为二,只剩一半。
    眼前这一半只是一小半。
    文生说道:“这半颗玉珠就是我母亲李氏的祖传之物。
    听母亲说,当年她的先辈李立破了这颗玉珠,留了半颗给自己的后人,他自己随身带半颗。
    李立祖先是名人,大家应该知晓他有此玉珠才是。”
    杜大人点头道:“这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据。
    距史书记载,李立大将军脖颈上带着半颗玉珠,永不离身。
    看来你还是名将之后,是杜某怠慢了。”
    文生说道:“杜大人客气了,文生德薄才疏,有辱祖先威名。”
    “文生!”
    杜大人有些吃惊,“你是文生?”
    文生笑道:“杜大人不要吃惊,此文生非彼文生。
    我是姓文名生,我父亲……文……文虎。”
    杜大人微微一笑,点头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你既是名将之后,可有字、有号?”
    文生答道:“有幸得到叔父唐禹山送我字,把我称作‘长山’。”
    “长山,这字取得好。
    看来唐禹山确实有几分功底,虽然中年才求学,也不考取功名,但是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读书人。”
    杜大人又指着唐饮问文生道,“想必这位就是唐家的公子?”
    文生还未回答,唐饮就说道:“晚辈正是。”
    杜大人站起身,招呼眼前的两位年轻人坐下,又招呼仆人上茶。
    杜大人对着文生说道:“长山啊,你入户籍这事已经没有什么疑问,回去把里长、乡长签字的文书拿来,我就马上给你登记入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