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桓修虽然还是像以前那样督战,但是却没有催战。在几场小规模的战斗中,我有意试探了一下桓修。发现他对于战争的进程的确是由不再施压变得不再关心,继而变得淡漠。这一切令我不得不怀疑桓修究竟想不想消灭卢循?
莫非朝中有什么事?
何无忌摇摇头,说:“并未听说建康有什么消息会延缓桓修剿灭卢循。”
我说:“桓玄当政,所向无敌。朝中虽然还隐着反对之象,但是以桓玄的手段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唯一的内患即是卢循之乱。消灭了卢循,桓玄的政权只会更加巩固。桓修首次率领王师出战,一旦灭掉卢循,则更能助他功成名就。桓玄也好、桓修也好,没有理由不去全力对付卢循这个叛乱之源。”
“确实如此。难道并不是真的想在卢循身上耗费精力,而是以攘外为名来安内?”何无忌对这奇怪的现象如是评价。
但是我不太认同:“究其实质,卢循毕竟不是外患,而是内乱。如桓玄真要攘外,他完全可以挑一个弱国去征伐。”
“您真认为桓玄会放弃石头城的权力,而去征伐敌国吗?”
“目前建康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固下来,桓玄自己当然不会离开石头城,但是他可以派爪牙代他出征,做出一副北伐的姿态来。一方面可以弹压建康的君臣,一方面也可以谋求军功。”
“您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何无忌说。
“请说。”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令尹叫昭阳。”何无忌讲了一个我曾经听过的故事:
昭阳是楚国元帅,他有着最高等的上柱国的职位,同时又享受着最高等的上执圭的爵位。昭阳率楚军于襄陵大败魏军之后,引军北上准备进攻齐国。于是,齐国派了一个叫陈轸的说客前去说服昭阳停战。
陈轸问昭阳:“依楚国法令,军事上获得战功,可以得到的最高荣誉是什么?”
昭阳说:“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
“还有比这个更高的吗?”
“再高的话,就只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即相国)了。”
“可是眼下楚国已经有了一位令尹。职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的您再打了胜仗,难道还会任命两位令尹么?”
“画蛇添足”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为了加强说服力,陈轸给昭阳讲了这个画蛇的寓言之后,劝昭阳放弃攻打齐国。因为即便胜利了,也未必有明显的好处;而倘若失败了,那么连之前打胜的襄陵之功也会蒙尘。倒不如见好就收。
昭阳觉得陈轸的话有道理,于是率领胜利之师撤军了,不再为“画蛇添足”之举。
“有道理。不过桓玄的情况与‘画蛇添足’不同。胜利了,是桓玄自己之功,失败了,可以治领军元师之罪。孙无终不就是一例么?”我说。
“这样说来,那桓修为何不积极讨贼?”在我们的讨论又回到原点之后,何无忌问。
我想了想,说:“我猜只可能有一条。”
“什么?”
“他在观察。”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