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倪潇儒高中毕业蜗居在家时,仍和过去那样,为了弄到书,他得四处奔波告借。
因为,这时看书已成了他继续求知的唯一途径。
这种阅读习惯和喜好,不是缘于外力的推动或内心的自律,而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和兴趣。
现在已不用再写什么作文了,因而他就转而写读书笔记,而且写得十分认真,就象要拿给老师批阅那样。
白天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任何干扰,也不用做什么家务事,因而任由他舒心地去看、去写,这已成了他最大乐趣。
一次,居民主任王阿姨路过他家。
这时倪家还住着老房子,透过矮墙,见倪潇儒一个人在小院内又是看书又是写字的,因而就排闼而入,问道:“潇儒,你在写什么呢?”
倪潇儒回答说:“哦,王阿姨,我在写读书笔记。
王阿姨“哦”
了一声,说:“来,拿来我看看。”
王阿姨不管倪潇儒是否同意便顾自拿起笔记本来看。
因为在她眼里,倪潇儒不过是个大孩子而已。
这王阿姨念过扫盲班,能识字看报,就是写不来。
王阿姨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说:“写得真好,真好!
哎,能写的人就这样,一点事情就能写出一大篇,多好啊!
真没想到,我们居民区还有你这样的人才。”
孔子说:“巽与之言,能不说乎?”
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啊?可面对王阿姨的称赞,他却不以为然,他知道王阿姨的文化功底,因而这种称赞也就没什么含金量,要是换作自己的老师那就不一样了。
不过他嘴上却说:“王阿姨,你千万不要这样夸我,我是没事才写的。”
王阿姨试着问道:“你待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能不能帮王阿姨做点事?这也是在帮居民区做事哦!”
倪潇儒想也没想就爽快地答应说:“好啊,要我做什么事,你尽管说好了。”
王阿姨告诉说:“就是帮居民区写写宣传材料、出出黑板报这些事。”
这正合他的兴趣,他非常乐意做这事,也算是一个小小地用武之地。
这事真做起来还非常多,没完没了。
什么逢年过节要写,政治运动要写,科技成就要写,居民区的好人好事也要写。
那些墙体黑板又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在四处,只能一处一处的写。
倪潇儒写这些文章真是游刃有余,是个快“枪手”
。
文章写得好,字又工整,看的人也就多,评头论足自然也就相伴而来,不过多半是称赞他的。
这让倪潇儒倍受鼓舞,虽然给他的这片天地并不大,自知只是初出茅庐,手中的笔也绝非江梦生花的如椽之笔,但他却做得很认真,把它们当作重要文告来写。
这么一来,居民区的黑板报自然是越办越好,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居民区这片狭小的区域。
后来街道、区上的干部也来实地考察,把它竖为宣传方面的典型,同时也知道了倪潇儒这个小青年的名字。
这事是居民主任王阿姨一手操办的,倪潇儒这个小青年是她发现的,宣传的方向和内容又是她钦定的,她自然是功不可没。
因而,年底时节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好几个荣誉称号揽在名下。
尽管倪潇儒在外面赢得一片赞誉,可他爸爸却高兴不起来。
其实倪齐安并不反对儿子去帮着做这些事,他虽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赞同的。
可他毕竟是父亲,他不得不往远处想,不得不为儿子的前途操心那!
他看儿子似乎是像模像样的在忙个不停,可这与儿子的前途不相干呢,究竟非长久之计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