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太上皇恩准了刑部对刘幽求三人处置的上疏。
    八月二十六日,主审官到大狱里对三人宣布了刑部判决:刘幽求流放封州,邓光宾流放绣州,张暐放得最远,去了峰州。
    在明皇的坚持下,刘幽求好歹捡了一条性命,而张暐和邓光宾也沾了他的光,得以幸免一死。
    打点了行囊,三个人分赴流所,三地皆处于南方蛮荒之地,距离京城有万里之遥,此一去山高水长,回还的可能性似乎是微之又微,三个人心中既是惆怅又是忧伤,告别了妻儿老小,孤零零地踏上了流放的路途。
    走出明德门,刘幽求怅然回望帝都,巍峨的大明宫被高墙隔断,被连绵的房舍遮掩,连含元殿的一个飞檐都不能望见。
    此时,圣上一定在武德殿召见群臣,大概已经把忠心耿耿的他忘在了脑后,而连日里在大牢中左思右想,百思也不得其解。
    时至今日,刘幽求也没有想得明白,圣上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翻脸不认人,把他和张暐的谋划大白于天下,害得他差一点就踏上了黄泉之路。
    而那个谋划分明是为了圣上皇权的稳固,为了圣上龙体的安康。
    当了天子,莫非真的就与凡人不同?帝王胸襟,真的是难以揣测!
    有生之年,还能够再见到圣上么?如果还能见到他,一定要问个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栖栖遑遑,惨惨戚戚,刘幽求登上了南下的路程,一路风餐露宿,走州过府。
    从前出京,每到一地,地方官前呼后拥,百般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如今,孤孤零零,形只影单,那班从前趋之若鹜的官员连影子也见不到一个。
    刘幽求心里苦笑:也好,一个人清清静静走路,省得尴尬。
    也有些为自己留后路的人,恐他日后起复返京重用,虚情假意来馆驿见面,却支三吾四,话语暧昧,反倒使刘幽求心生厌恶,不愿与他们多说一句话,坐一阵,便不欢而散。
    刘幽求不曾料到的是,他刚一离开长安,中书令崔湜就差人飞马流星赶到了广州,将一封密信送到了表兄广州都督周利贞手上,信中再三嘱咐周利贞:待刘幽求途径广州之时,一定要想法设法,取了他的性命。
    周利贞向来以依附权贵为虎作伥为荣,巴不得此刻刘幽求就在眼前,一刀下去,取了他的性命,好求得崔湜的欢心,再通过崔湜,巴结到太平公主名下,赢得个青云直上。
    他马上复信一封,命来人带回京城,信中允诺崔湜:一定不遗余力,除掉刘幽求,为中书令分忧。
    崔湜得到周利贞的承诺,十分高兴,以为杀掉一个流犯刘幽求,犹如探囊取物,不费吹灰之力,心安理得地在长安等着刘幽求的死讯传来。
    晓行夜宿,过府越州,刘幽求出京走了两个多月,到达了广西桂州。
    夜晚,正要睡下,人报桂州都督王晙来见。
    刘幽求从前听说过王晙,知道他是河北沧州人,为人正直,为官清明,在桂州为官,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深受桂州当地人民爱戴。
    他夤夜来访,指明要见,却不知是为了何故。
    刘幽求连忙披衣起床,开门迎接王晙。
    王晙一进房门,便倒身下拜:“王晙叩见刘大人。”
    刘幽求忙不迭地伸手去扶他起来:“刘某是朝廷重犯,侥幸逃得一死,焉敢受都督如此大礼?!”
    王晙跪在地上说:“刘公是为圣上扫除奸佞而遭佞臣陷害。
    终有一日,圣上会拨云见日,还刘公清白之身。”
    刘幽求一听这肺腑之言,不禁立马热泪盈眶:“天日昭昭,此心可表!
    闻王大人数语,虽然是蒙冤受屈,心中亦甘亦甜!”
    王晙起身,执着刘幽求的手说:“刘公,此地荒僻,兼着门户凋敝,不可居停,刘公不如到下官府中安歇,王某还有事要当面请教。”
    “使不得使不得!”
    刘幽求连连摇手谢绝:“刘某是负罪之人,王大人来看在下一眼,说几句宽慰的话,在下已是感激不尽。
    大人的好意刘某人谢过了,府中是无论如何也去不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