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9日到2月1日,这次赶春节前夕进行股票认购证发售就这么不温不火结束了。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次认购式股发行,92版上海股票认购证正式销售时其实并不被人看好,终销售量只有不到21万份,抢购、热销之类根本无从谈起,离银行和证券商们预期相差甚远。
    实是因为这种认购方式太特殊了。
    认购证全年可以使用,分四次摇号,中签才能买到上市股,这就意味着极大潜危险,谁能保证每一张认购证都能中签呢?同时3元一张价格超过了大部分人承受底线,再加上购买时限定上海市民,是门槛上设置了先决条件。
    1992年年初,宣布上市股只是十来家,又有几个敢为这十来支股票倾自己毕生积蓄……
    然而陈远鸣深知,这一切都会变成另一幅模样。
    春节假期结束后不久,广东路万国证券黄埔营业部门口就开始冒出了一些寻购认购证二道贩子,他们打出价码无一例外比原价要高上几分,基本是按照连号收购,每1张连号证本35-4元不等,如果是未记名“白板”
    ,价格还能高上几分,毕竟真正购买股票时是需要身份证对号,像申银证劵还好,允许二次名,万国证券这种死硬派目前就坚决不允许改名,就算到手也无法顺利出货。
    但是陈远鸣却不为所动,每天只是默不作声几大证券公司门口溜达一圈,跟二道贩子们询问黑市行情,即不买入也不卖出,像一个普通外围群众一样静静旁观。
    如此半个月后,连一些黄牛党都跟他混了个脸熟,有些看到他就直接扭头,根本不想搭理这个找事毛孩子了。
    如此转悠了大半个月,一直到2月底,随着小道消息增温,二道市场也开始变热,百张连号从当初3元原价,飙升到了2万元左右,一眨眼就是十倍利润。
    直到这时,整个认购证市场才火热起来,除了那些二道贩子外,越来越多真正买家也开始亲身上阵,穿着体面精英人士出现了证券市场门口,指望着能够收购一两本“白板”
    ,亲身杀上股市。
    然而这些依旧无法打动陈远鸣,1倍利润又如何?这可是92认购证,可是后世所有炒股人士都熟知第一波“百万潮”
    ,这时不论以何等价格出售认购证,都是个亏本买卖,只有恰到好处把握四次摇号机会,不断流转资金,卖出手里股票,购入股,才能把利润大化。
    92年认购证中签率不像世人猜测那样只有3、5成,而是累计8%以上,尤其是第二次摇号,中签率高达5%,这样惊人利润,他又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但是目前陈远鸣也有着自己顾虑,对于他而言,大困难不于预测股市发展,而于他自身条件。
    这时进入上海股市,只能凭借上海居民身份证办理股票账户,同时年满18周岁。
    这两个条件无论哪条都跟陈远鸣相差甚远,他一个孤身来沪毛头小子,现年还不满16岁,又从哪里寻找合适证件代理人,保护自己合法利益?
    同时股上市真正认购还需要一笔不小资金,但是他半年来所有收入——包括倒卖手表盈利和临走时疤子塞那个1万大红包——除了寄回家那部分,只剩下39万,其中36万已经用来购买了股票认购证,还有一些用于支撑日常生活,能拿出来购买股也确实不多了。
    两重难关卡那里,他必须想出一个真正稳妥解决方案来。
    抱着这样心思,他出入广东路上那些小型沙龙次数越来越频繁了,直到这时,也有人隐约猜出了这个少年可能手里有货,不过是等待卖点。
    关注他目光越来越多,别人密切关注同时,他又何尝不是关注这些手握大把资金真正买家们。
    这种相互揣测一直持续到了3月1日,当天晚上,陈远鸣走出王宫饭店,朝自己订下饭店走去时,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前面那位小兄弟,等一下。”
    声音还不错,虽然好像用嗓过度略带了点低哑,陈远鸣扭过头,只见一个3来岁中年人步跟了上来。
    来人身材比他高十几厘米,穿着一身当时已经算相当得体西装,脸上两道剑眉,眼神锐利,给表情平添几分严肃,带着点军政世家味道。
    这个人他认识,陈远鸣微微眯起了眼睛,近十来天经常能王宫饭店看到他身影,身边还跟着两个跟班,似乎大肆收购认购证。
    压住了嘴角挑起那抹笑意,陈远鸣站定了脚步。
    只花了几步,那人就大步来到了陈远鸣面前,上下端详了陈远鸣片刻,友善伸出了右手。
    “小兄弟,你可让我好找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