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一间教室中。
    Everythingismusic,Thebasisofsuperstringtheory!
    !
    宽敞的黑板上写着一连串英文,翻译过来后大概的意思为,万物都是音乐,超弦理论的基础。
    一位四五十岁的白人学者靠在讲台旁,正喋喋不休的简述超弦理论,讲到兴致处还时不时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台下根本没有丝毫反应,稀稀拉拉只有不到十个学生分布在整个教室,睡觉的睡觉,聊天的聊天,更有人开着音响刷视频。
    这一切,里德教授都看在眼里却视而不见。
    “当人们考虑宇宙相关的问题时,音乐总是我们选择的方向。
    从毕达哥拉斯提出“天球的音乐”
    到“自然的和谐”
    ,千百年来一直引导着我们去追寻天体平和运行的天然乐音,还有亚原子粒子混沌的喧嚣。
    自超弦理论发现以来,音乐的幻想成为了惊天的现实,因为这理论认为,微观世界里到处是小小的琴弦,它们不同的振动便合奏出宇宙演化的交响曲。
    根据超弦理论,变化的劲风吹遍了一个充满琴弦的宇宙。”
    “而弦理论中的“弦”
    又是什么?”
    里德教授随手写了一个英文单词,同时继续说道:“根据弦理论,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不是点粒子,而是有点儿像细橡皮筋的上下振动着的一堆丝线,由分子和原子组成,这些丝线叫做弦。
    弦是构成原子以及更微小的粒子的超微观组成元,它们小到人类可能永远都无法观测到,平均大约是普朗克长度的尺寸,即1.6x10^-33次方厘米。
    这些弦可以有端点,或者他们可以自己连接成一个闭合圈环。
    而由这些最基础的弦线形成二维,甚至更多维,如聚沙成塔般形成了更多更高的维度,一层层的维度膜就由此出现。
    弦理论不仅解决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更是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统一理论。
    因为所有物质和力都来自同一个基元——振动的弦,它是大自然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简单地说,以粒子的质量和力荷的不同来区分粒子,这是粒子的性质。
    而粒子的质量和力荷是由它内部的弦产生的精确的共振模式决定的,比如质量为0.00054则为电子。”
    “弦的共振模式是如何决定粒子的质量?
    根据狭义相对论E=mc,能量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
    弦振动的越剧烈,能量就越大。
    举个例子,有跟绳子,一端绑在柱子上,一端拿在手上,当你用手抖动绳子,抖得越厉害,需要的能量是不是越多。
    所以质量大的粒子所具有的弦振动较剧烈,质量小的粒子所具有的弦振动较轻柔。
    而粒子的质量决定着它的引力,所以弦的振动模式与粒子的引力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讲到这里,里德教授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两大口,抬手看了眼时间,便扔下粉笔说道:“总而言之,弦理论就是世间所有物质和力都由同一个基元组成,就是弦。
    而弦的振动模式决定了粒子的质量和力荷,根据粒子的质量和力荷的不同,来区分到底是电子还是其他粒子。
    弦理论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辉煌的框架,它有希望统一基础理论,诠释宇宙万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