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这是一位集团的创始人发的微博。
“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对朱元璋起兵时的心态分析,就知道我的意思。
老朱当时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最后与其等死,不如战死。
陈胜、吴广也是。
这就叫,不做皇帝不行了,所以做皇帝。”
这是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发的微博。
很多时候,一本小说的受众群体都是有限的,你不能既想着十几岁的学生喜欢看这本书,又想着在思想已经成年的人那里大卖。
但是明朝那些事儿,却做到了这一步。
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都有,而且都不少。
各个行业的读者都有,而且也不少。
做企业的,开公司的,一般都喜欢看历史,但是想要让他们自发的去推荐,去评价一本历史书,却是非常难得。
而现在,明朝那些事儿做到了。
原本还攻击秦歌的传统作家们,看见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上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好,一个个也都蔫了。
随着字数多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册简体书,也开始正式上架销售。
上架第一天的销售数量,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原本对这本书的实体销售并不看好的吴云,看见第一天的销售数量后,目瞪口呆,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
为了保守起见,吴云第一期只印刷了二十万本。
这还是看在那些名人推荐的份上,才印刷这么多的。
可是,二十万本的首印数量,不到半天时间,就一售而空。
“加印,加印,立刻加樱”
吴云对着电话吼道,两眼发红。
这本书彻底火了,火的很彻底。
二十万本,半天售完,这是秦歌之前的任何一本书都没有达到过的高度。
“加印多少?”
“二十不,五十一百万,加印一百万1吴云索性玩一次大的。
首印二十万半天卖完,他觉得就算是加印两百万,也不够卖一个月的。
随着明朝卖的脱销,与此同时华夏好声音也拉开了帷幕。
“小秦,你到哪儿了?”
洪哲对着电话喊道。
今天是华夏好声音第一期的录制时间,从早上九点半开始录制。
可是这都九点钟了,也不见秦歌的踪影。
要知道,秦歌可算是今天的主力角色,他的存在,是节目收视率的最大因素之一。
要是秦歌突然来不了,洪哲一定能冲到秦歌家里去。
“到电视台了,马上上来,别催。”
秦歌都是掐着点的,迟到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干,但来的太早也没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