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当年往事
    阮意欢跟罗亦晟很快就坐上了飞往首都的飞机。
    这个时代科技已经相当发达,物质生活也大大地飞跃,而互联网就像是人们赖以呼吸的空气一样,入侵着每个人的生活。
    前年八月,全国广播技术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数字电视正是开始连接互联网,这对阮氏、罗氏这样的老牌影视公司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阮氏就是在那场变革里面跌入谷底,逐步被陆氏父子侵吞!
    而罗氏则在那次换代中慢慢站稳了脚跟,初步完成了适应性转型。
    飞机上,罗亦晟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阮意欢聊天。
    聊的都是公事。
    对于这次希望争取的纪录片拍摄权,罗亦晟心里早就有了盘算,他像是解释般开口:“我们可能不会在这时候跟阮氏碰上。”
    阮意欢说:“我明白。”
    《三百六十行》这个项目比较庞大,之所以希望召集外面的影视公司就是因为想把它模块化,每个模块的拍摄权分别授予不同的影视公司。
    这么做既是想营造一种竞争的气氛把这套纪录片拍得更好,又是希望能把国内影视公司凝聚在一起。
    都到了互联网时代,光是盯着国内市场这块蛋糕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影视业的当务之急就是争取早日创造出属于华国的特色节目、特色影片,打进国际市场!
    这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些年来华人在国际上的地位一直非常尴尬,华夏文化的输出几乎为零,大概只有“陶瓷”
    “唐装”
    ……等等非常表面的东西在外媒上有那么一丁点痕迹。
    提及如今的华国,国外很多人不是一脸茫然就是听信外媒的信口抹黑,没有半点了解。
    《三百六十行》就是基于这个现状被提出来的,目标是拍摄每种行业的闪光点,展示给国人以及国际看——借这个方式让国内的年轻人了解每个行业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同时也让国内现有的文化有传出去的“载体”
    。
    虽然陆朗明说了要阻止罗氏加入这个项目,但罗亦晟外公早就向罗亦晟透露了它的意义所在。
    既然《三百六十行》这个项目的确立有着凝聚起国内影视业的目的,那么无论是谁负责“分权”
    ,都不可能少了罗氏的份!
    要是罗氏没有这份实力,阮意欢也不会选择进罗氏。
    阮意欢说:“我对我们的选题很有信心,拿下拍摄权肯定没问题。
    问题其实只在于到时候我们的选题会和多少公司冲突,到时候怎么把它争取过来。”
    罗亦晟语气笃定:“我相信我们罗氏的团队。”
    阮意欢笑了:“我也相信!”
    罗亦晟说:“休息一下吧,明天就要开始忙了。”
    阮意欢说:“好。”
    罗亦晟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头看着阮意欢说:“把酒店的房间退订掉两间吧,在首都这段时间就住在我外公家好了。”
    阮意欢一愣:“我跟你一起过去?”
    罗亦晟说:“没错,要是这期间有什么应酬你得跟着我,所以你还是跟我住在一起最好。”
    他脸色如常,“我本来也不想回去的,不过外公他骂了我很久……”
    阮意欢想到年事已高的罗亦晟外公,想都没想就说:“你难得到首都一次,回去是应该的。
    没问题,下飞机后我就去把房间退订掉。”
    下了飞机阮意欢就跟着罗亦晟去了他外公家。
    罗亦晟外公过年嫌烦,外头的人来了直接就表明不见客,因此阮意欢两人抵达时罗亦晟外公家里冷冷清清,没多少人气。
    见罗亦晟把阮意欢带回来了,罗亦晟外公眉开眼笑,热络地招呼阮意欢坐下。
    眼看自家外公就要忽略自己直接跟阮意欢聊起天儿,罗亦晟忍不住开口喊人:“外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