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欧阳馨语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已有一些时日了。
    可是,让她懊恼的是,虽然她是堂堂历史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是对中国的历史知道的少之又少。
    这都要怪她平时上学的时候不太用功,以及没有阅读课外历史书籍的习惯啊!
    如果,这辈子要是有机会让她再回到现代去,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整个清朝的历史倒背如流!
    欧阳馨语的适应能力还算可以,在丫鬟小翠的帮助下,她已经基本上学会古代的礼仪,和在府上与老爷、夫人以及下人相处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虽然,有时候她还是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两句现代流行的用语,但是,老爷和夫人以及上官府里上上下下的佣人都已经习惯成自然,也就早就不以为然了!
    除了那些杂七杂八的规矩,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古代人的鞋子了。
    这上官家是满族人,由于满族妇女从小骑马,从不裹脚,她们习惯穿一种底下像花盆一样的鞋子。
    这鞋子可不好穿哪,可不及现代人的平底鞋、球鞋、人字拖、夹脚拖鞋穿来得舒服。
    说起这鞋子,欧阳馨语心里可是窝了一肚子火。
    要不穿吧,还偏偏就不行。
    为什么夫人就不用穿这么高跟的鞋,非得要她穿呢?谁叫人家有这个规矩,谁叫她年青呢!
    这些人还真是奇怪,干嘛舒舒服服的平跟鞋子不穿,便要学现代人穿什么高跟鞋啊?而且,这鞋做得一点都不科学,跟踩高跷似的,哪里能走得稳路啊!
    欧阳馨语,我想你是搞错了吧!
    现代人的高跟鞋,不正是从人家古代人那儿学来的吗?可不是人家古代人学的现代人哦!
    这满族妇女的鞋又称为“旗鞋”
    ,极富特色。
    由于满族妇女从小骑马,从不裹脚,她们习惯穿这种鞋,尤其是贵族妇女,普遍穿这种鞋,所以称为“旗鞋”
    。
    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
    ,或称“花盆底”
    鞋、“马蹄底”
    鞋。
    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旗鞋的木跟镶装在鞋底,在中间,三寸多高,整个木跟用白细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绫或涂白粉,俗称“粉底”
    。
    旗鞋的面料为绸缎,上绣五彩图案。
    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
    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
    “花盆底”
    和“马蹄底”
    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