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对“正道”没有什么想法。
宝黛初见,宝玉就说“四书之外,多为杜撰”。
可以说这是宝玉对“正道”看法的基础。他不满八股,不满“禄蠹”,但他对此并非仅仅不满而没有思考。
此后,第二十回,宝玉在这里有一段很明晰的心理描写“孔子是亘古第一人、不可忤慢”。
即要听孔子的话,怎能说他对“正途”没有想法呢?
对内,他重视孝、悌二字,虽难免纨绔公子脾性,却不要贾环怕他,又在贾环烫伤他的时候为他遮掩。
而对外,此后宝玉也有数番言论,明着颂圣,只说“万世不易之朝”、“圣人方能在其位”、“四海升平”这些言论。可张口闭口说“禄蠹”说要混上一世的宝玉,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怎么会去管这些事?
显然是在混淆视听。
这只是在说明,宝玉并非不在乎外面的事情,并非不闻不问。在这些言论里,往往混着宝玉“明理”的见解。
如游赏大观园,走到稻香村,宝玉会说“不知天然何意?”
如“文死谏、武死战”,他会批评文官沽名钓誉,以死胁迫君王的行为和武将的鲁莽求胜之举。
又如为芳官改名,他说起游牧民族之害……
未免遭禁,曹公不能不将政治相关的东西一言带过(如之前说的贾敬),各种看法也只能隐藏在颂圣声与之言片语中。
如果忽略,那就未免可惜了。
众所周知,曹公所在的清朝是对儒学扭曲最为严重的朝代。文官失去了骨气自尊,自认为“奴才”,而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也基本回到了奴隶社会。虽貌似尊崇儒家,但皇帝自诩为儒教教主,愣是将君权与“教权”合一,扭曲得何等严重?加上严厉残酷的文1字1狱……
宝玉不事八股,不言程朱,唯听孔子,单论四书,这不是反封建,而应该说是相当明显的“复古”的思想。
曹公在一定程度上,将他对现实的各种失望和愤懑归结到了儒学的被扭曲上。
在那样的时代,要说曹公有“反封建”的明确意识未免离奇,但意识到现实的扭曲,有复古的思想却很正常——任何时代,复古的思想都很正常。
而他的这种观点,又难免折射到了宝玉这个主角的身上。
宗族腐朽,世道扭曲,是以宝玉选择混在闺阁,不走正途。
这应该说是“退则独善其身”的表现。
可以说,外表纨绔,有许多贵公子毛病的宝玉,其骨子里依然是个正统的文人。他理想化,但并不超脱世俗。
而在同时,“退则独善其身”,就等于放弃了改变现实的可能。是以,宝玉忽视了各种贾府的末日征兆,在那样的时代里迎来悲剧也是一种必然。
然而,是不是宝玉奋起向上,走上仕途,尽力改变,就不会是悲剧了呢?
红楼的悲哀本就在于,答案是“否”。
“看到了问题也无法解决”,曹公的思想,和曹公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红楼的诸多女子的命运上,更体现在宝玉对女性的看法上。
&
宝玉对女性的看法也是矛盾的,但在同时,又不那么矛盾。
他一边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钟灵琉秀,胜过男子”,一边又认为“女子嫁了人,珍珠就成了鱼眼睛,乃至于死鱼眼睛,比男人更可杀了”。
这样的说法,既是矛盾,又是一体相承的。
印证在贾家诸多女性的命运上。
按刘姥姥的说法,二十年前的王夫人也是个“响快人”,可二十年后的王夫人如何?
赵姨娘是王夫人的陪房,而这样的陪房不止一个。赵姨娘能得王夫人允许做了姨娘,此后又生下一儿一女,难道能一开始就那样斤斤计较、刻薄到近乎刻毒的模样?她甚至不惜许下金钱,做邪法害人。
她们的改变难道不令人心惊?
如果说赵姨娘和王夫人的过去还只能从只言片语中探寻,那么红楼中还有十分现成的例子。
若说“妻”,看熙凤。
若说“妾”,看袭人。
熙凤初初嫁人,不过争强好胜,揽权好利,然自秦氏死亡,熙凤得权操办秦氏丧事,此后操纵官司,死伤人命也没有出事,这才一发不可收拾。行事越发胆大,等到尤二姐时,又如何?
她已喊出了“告贾家谋反也没事”!
而袭人,袭人刚到宝玉身边时,亦为“珍珠”,尽心服侍宝玉,也有不少尽心规谏之语。然而,她为姨娘之位动心,先不顾本分以身子拉拢宝玉,此后又各种排揎状告黛玉晴雯等人……
她们的改变,是在读者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
若是贾家不败——
岂知二十年后,熙凤不是王夫人?
岂知二十年后,袭人不是赵姨娘?
而如鸳鸯、琥珀、侍书、入画、紫鹃、雪雁等人,二十年后,和大观园内面目可憎的婆子媳妇,又会有多大差别?
需知那些婆子媳妇,也该有曾娇俏天真,心怀浪漫之时。
历史不是YY小说。小说里,女主不管怎样,哪怕是高喊着“不要爱情”,也定然有痴心人找上门来。但在历史上,从古时到清朝,女子的地位整体上是在一步步下降。等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巅峰。
“嫁人”,似乎在礼法上让女子的地位得到了些许提高,让她们能多做些事情了。但如《女四书》,真按照那个行事,只会让女子的心灵扭曲。而生计、内宅之间的争斗,也是一样。
女子不管是身体和心灵,受到的限制都太大了。
是以,嫁人前或者还有些许心灵的自由,但嫁了人,珍珠变成鱼眼睛,或者麻木不仁,或者斤斤计较,或者利欲熏心,或者心狠手辣……
这才是那个时代的常态。
【在这里效颦实在是忍不住插一句题外话——写YY小说是大家的自由,效颦自己也写。但能不能不要用看YY小说的眼光去看历史,去看《红楼》?】
是以,如果说在“正道”的看法上,曹公还只是清醒,意识到了世道的问题,并将之归咎于儒学的扭曲,不算多么超凡脱俗。
那么,在“女性”的看法上,曹公就是真正的超越了时代。
他看到了世人觉得理所当然的改变,是对女性的极端残酷,意识到了女子并不是工具、附庸。
这种看法,同样折射在了作为主角的宝玉身上。
然而,这样世情,也是一样无法改变的。
所以,才会有上面宝玉的那些说法。一边赞叹女儿家钟灵琉秀,一边又对女儿家嫁人后的情形悲观失望。
但是当然,具体到宝玉这个人的身上,他本人对此会有朦胧的意识,但他不会有如作者一般明确的认知。
只能说他是本能的感觉到了这一点,而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基本建立在这种朦胧而又本能的意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