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如今早没了往昔的繁华与喧闹,这狭长的集巷只不过是这座古城里无数条小巷中的一条而已,即便费力地去搜寻,也难觅以往那种商埠要地的痕迹。
如烟的往事,不过是让那些寻古访旧的人去作尽情地遐想而已。
原先的码头本是一块开阔的空地,因为住房紧张得实在难以安身,所以附近居民中那些胆大而又敢为人先的人,开始试着在空地上搭建起简易棚屋来。
管子有言:“民以食为天。”
如果食是老百姓天字号第一件大事,那这住便是老百姓天字号第二等大事,毕竟有食有住才成家矣!
于是,这片开阔的空地很快就被瓜分殆尽,如今已拥挤得无立锥之地。
在码头西侧有一户人家,原本也只住着前后两间屋子,厨房是在前屋中隔出来的屋中屋。
后来眼看着一双儿女一日比一日的长高,已委实难以安身,因而也乘着这股搭建之风在自家东面圈起一块空地来,搭出一间睡房和一间厨房,以解燃眉之急。
对余下的那一小块空地,又从厂里买来一些废旧砖块围成一个小院。
这家主人姓倪,名齐安。
是一家机械厂的电气技工,也是维修车间的主任,人称倪师傅,而同辈又熟稔的多半谑称他为“泥膏药”
。
这倪齐安正届知天命的年纪,中高个儿,身体微微有些发福,头发则刚开始显现谢顶的迹象,脑门饱满闪亮,脸略呈方型。
虽棱角分明,但却慈眉善目。
这倪齐安不管是在他工作的厂里,还是在他所居住的小巷里,横竖都算得上是个当当响的人物。
倪齐安书念得不多,算是初通文墨,但人却勤勉聪明且善琢磨,又从祖辈那里因袭相承了“只要学好手艺,到处都有饭吃”
这条死理。
耳边萦绕着母亲常说的那句古话:“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薄艺在身。”
对苦心求艺,竭尽钻研的行为,佛学上早有名言,谓之:“如狮子搏物,如灵猫捕鼠,如鸡之孵卵。”
说狮子搏取强壮的水牛时,自当竭尽全力,但当它搏取一只野兔时,同样也不遗余力。
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尽心尽力地把它做好。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论语?子张》”
倪齐安就是这么个秉性,不管做什么,学什么,他都会全身心投入,特别执着。
对待技术,倪齐安从当徒工起一直勤勉刻苦,学之不厌,为之不倦。
经过这数十年的琢磨积累,倪齐安早将那电气活儿钻研到了纯熟的境地。
厂里那台进口的宝贝级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定由他带着徒弟们去拆卸修理,因为在厂里,除他之外再难寻出一个敢去碰这台设备的人来。
经过他的努力,不论什么样的故障都会被一一排除,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的使用状态。
他的这套拿手绝活为厂里抢回不少时间,也为厂里省下不少费用。
因而,他每年都能扛张奖状捧个奖品回家。
在这个有着几千号人的大厂里,不管是厂长还是书记,对他都尊重有加,另眼相看。
倪齐安的父亲是个民间郎中,专攻骨伤与疮毒。
这民间郎中可不等同那些走街串巷,漂泊不定的江湖郎中,那不过是“江湖骗子”
的别称罢了。
倪齐安的父亲,虽说办不起梦寐以求的诊所,也没象样的药铺,但却能心安理得、堂堂正正的在家坐堂接诊。
要是没有货真价实的医技、没有令人信服的疗效,那这个家恐怕早被人砸过十回八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