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倪齐安父亲所煨制的膏药和汤剂,能集消炎化浓和止痛于一身,内服外敷,对治疗疮毒极是灵验。
    他父亲接骨疗伤的方法也很独特。
    从不用什么夹板和石膏,而是用两片不为人知的硬质树皮,放入煨制好的汤药里浸泡,然后就这么湿漉漉地夹贴在患处。
    树皮干了就往上面刷补汤药,就这么夹贴个月余光景,疗效十分显著,患处皮肤不会红肿发痒,更不会溃烂,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对挫伤、拉伤和疼痛则用膏药外敷,汤药内服,双管齐下,同时再用一种特殊的技法抚捏按摩,疼疼即刻减缓,极具奇效。
    倪齐安的父亲,虽说是个民间郎中,但却闻名遐迩,是个有割股之心的医家,只要能治好别人的病,即便割股作饵都愿意的。
    他父亲虽医术高超,却为人和善,收费低廉,从不恃技傲人,从不把自家医技当作敛财的摇钱树。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卷一中写道:“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明代医家陈实功也说:“若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否则有药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他父亲常说:“扶助人贵在雪中送炭,无需锦上添花,那不过是去凑热闹。
    古人有言:“若做医士郎中,先存活人心田。”
    行医之人须存善心才是。
    医者无善心,病人多受苦。
    不管家境清寒还是殷实,甚至是那些连药费都难以凑拢的病人,他都一视同仁,从不敷衍拒绝。
    因而人们反喜欢别称他为“泥菩萨”
    。
    对之中特别困难的就量力微赠,那些受其救治帮扶的人感激得几乎都要向他行跪礼磕响头。
    他父亲每每都说:“不可不可,作为医家那是应该的。
    “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
    耶稣”
    听说你也是信耶稣作祷告的,你看主都这样的说呢!”
    他父亲虽饱受“之乎者也”
    的熏陶,但却信奉外来基督。
    虽在中医世家中长大,但却很早就开始关注外来医学,尝试各取所长,以便更好的为病人解除痛苦。
    古代有纵横术,它同时还有个名字叫做:长短术,或者叫做:钩距术,就是用长以制短,用短亦可制长。
    因而他就开始潜心研究,企求达到取长补短,中西联袂的目的,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病效果。
    这或许就是后来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雏形。
    孟子说:“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人。”
    倪家的医风医德正暗合了这句做人的格言。
    他父亲虽一生行医,但却乏有财富。
    因而他父亲在当地可算得是个艺德双馨的人,慕名来求治的人是络绎不绝。
    古话说:“官久自富,医久自良。”
    倪家医技经历代研磨,薪尽灯传,到倪齐安父亲手里时,将倪家医技推至鼎盛。
    可惜好景不长啊!
    一日他父亲去外乡出诊,归途中小船因突遇风浪而倾覆。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位广受欢迎的民间郎中撇下妻儿,撒手人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