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说是不是呀?”
    她转而向爸爸求助。
    “我们家哪少得了你的高见,你不是一直在说么,又没人拦着你。”
    倪齐安笑着对女儿说。
    倪潇儒也故意逗妹妹说:“哦,是高中生了,好呀,有啥真知灼见,那就快拿出来,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妹妹潇佚拢一拢发辫,说:“说就说嘛,真知灼见没有,刍荛之言倒有一些。
    哎,哥,我跟你说句正经话,你要是真学了医,当了医生,那爷爷的医技不就后继有人了么!
    你就成了倪家医技名副其实的传人,是不是?”
    这位高中女孩在不经意间已将她爸爸想说但还来不及说的话和盘托出。
    女儿的话正是自己想要说的,这倒好,不用再重复了。
    倪齐安接过女儿的话茬,说:“呵哟,还真看不出来,这人小鬼大的,不过说的倒真还有些中听。”
    倪潇儒想了想后说道:“爸,其实我也并非认为医科有什么不好。
    只是我的优势在文科,如念医科,这样舍易求难,以短搏长,学起来恐有困难。”
    倪齐安听了儿子的话并未马上说话,他稍作考虑后说了句可能被误作有悖常理的话:“我倒觉着,正是因为你文科基础好,才更有利。”
    果然,此话一出,三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一齐投射过去。
    儿子潇儒马上说道:“爸,这好像不合常理哟,我没看到过这方面的事例,你有啥依据呢?说来听听!”
    倪潇儒虽极爱看书,常手不释卷,知识积累越来越厚实一点不假,但毕竟还是个二十才刚出头的小伙子,没多少生活阅历。
    因而书生气颇浓,喜欢刨根问底,要说的人拿出依据来方肯罢休。
    别看他对有些事情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有些社会常识却懵懂得很,之于一些需要生活积累的经验那就更缺少了。
    因而在爸妈的眼里,儿子有时候真有点傻呆的样子。
    还不过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已。
    倪齐安解释说;“文科基础好的人,善思考,悟性好,理解力特别强。
    这样的人我不但遇见过,还经常打交道。
    我们厂办有位秘书,是个老牌文科生,人家都说他满肚子墨水。
    厂里的人都叫他:秀才。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工厂,又不是什么报馆,总觉着他学的东西用处不大。
    学了就是为了能用,学以致用才好。
    后来厂里搞技术攻关,大伙忙得胼手胝足都嫌不够。
    那位秘书也拿个笔记本,一直在现场转悠,问这问那的,反正有问不完的问题。
    那些电气原理、线路和构造是蛮复杂的,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给他听,当时我心里想,反正你也听不懂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
    后来厂里专门为这次技术攻关出了一份简报,我看了后不得不折服。
    这位秘书虽不懂技术,可理解力特别强,经他一编排,那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说得好蛮明白的。
    难在哪里,怎样个难法,攻关小组又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他把步骤过程说得有头有脸的。
    尽管他说的都是原理性的,但也能让人看出个大概来。
    哦,这话好像上次你说过的。”
    倪齐安笑着看看儿子,见儿子在微微点头,那眼却光定在那儿,好像在想什么问题。
    倪齐安又接着说道:“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居然说的那样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