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世道模样千万种,你岂不是要为了迎合而总是改变自己的模样。
    道法自然,无论处于何种境界,道它本身就在那里,修道之人乃要做到恪守本心,权威加于其身而不移,遇美景良人而不痴,知邪恶纷扰而不侵。”
    师傅接着说:“我自幼到山上修道,所感所悟皆来自那每日所需的柴米之间,如有疑惑便翻阅书籍借前人之识修自身之道。
    如今我已经一百零二岁了,外面世界已新旧更替,但我一直潜心修道,未曾参与。
    今日所言是我的一家之言。
    你们有些弟子是下山去生活的,修道不一定是要在道观,或许你们会和山上的人有不同的见闻经历,会遇到更多的选择,不过要记得道本无相,不忘本心,方可修得属于自己的道。”
    师傅还和魏远行师兄提到魏远知,感慨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他的那个小徒弟了。
    我向师兄弟们问起魏远知的事情,因为时间久远他们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大概知道的就是这个小徒弟是小时候师傅在河边捡到带回来的。
    他天资聪颖很受师傅的喜欢,一直跟随师傅修行。
    但是有一天魏远知说:“只是避世,没有经历俗世苦难,是无法修得真正的道的。”
    所以十六岁的他就自己下山寻道去了。
    他有写过一封信回来给道观,说他在步行途中饥渴难耐,晕倒后被村子里的一对夫妇所救,夫妇膝下无子,他说明自己求道的想法后,那对夫妇收留了他做义子。
    魏远知下山本就是想体验世间真实生活的样子的,为人子,有了一个俗世的名分后他就能真正的体验到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他有了一个俗名叫朴宝恒,听到这,我才知道原来朴宝恒以前居然是巍山修道的,还是我师兄。
    根据大家的话,我大概已经想到他后来的事了。
    朴宝恒到了泽北学校念书,认识了林晓洲和彭胜。
    在学校林晓洲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富二代,林家的二公子。
    彭胜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朴宝恒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别人在宿舍都讨论今天要约着去哪玩,在哪看见了美女等等。
    只有他在学习他的功课,画他的符。
    还张口闭口就是道家十戒,不得饮酒,不得心生邪念......
    林晓洲和彭胜嘴上说着受不了他了,可还是到哪都拉着他一起去,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想着他。
    毕业后他们三人的命运各不相同,彭胜回到西部地区继承了他爹的军队,他一直想扩张地盘,经常与其他地区的武装力量发生斗争。
    朴宝恒则和林晓洲说有一个大的计划,叫林晓洲和他一起去做。
    后来林老爷子不同意就叫林晓洲回来了,从此以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朴宝恒。
    多年后,我出生时,朴宝恒回来送了我一个石头将它挂在我脖子上,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石头,琥珀色,直径一厘米的球形,上面刻有一条团龙。
    朴宝恒的样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白白净净很文雅的一个小伙子,不知道他这几年经历了些什么,现在沧桑了很多,衣服头发上都沾染着灰尘,显得很邋遢。
    他独自坐在门口的凳子上。
    妈妈担心的说:“留下来住几天吧。”
    “不了,我要走了,不然就来不及了。”
    “你打算要到哪里去?”
    他没有回答摇摇头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